学校主页

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我校举办“AI赋能在线教学创新成果大赛”赛前培训会暨本学期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第一期)

文章作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6  浏览次数:

95日,“AI赋能在线教学创新成果大赛”赛前培训会(第四期)成功举办。本次培训会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智慧教务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慧云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支持,会议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双结合模式,其中,南京财经大学作为分会场之一,在行政楼16楼会议室同步开展培训活动,会议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钱坤副主任主持,我校约5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第一阶段

深度解读赛事背景与评审规则,明晰备赛方向

培训伊始,参会人员通过线上直播共同聆听主会场嘉宾致辞与赛事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南在致辞中介绍,AI赋能在线教学创新成果大赛自20254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三期培训会。此次赛前培训会(第四期)与高校智慧教务专委会(筹)“常务委员(拟任)”第三次会议同期举办,将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AI教育创新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IMG_258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高校智慧教务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广东医科大学原副校长颜大胜解读大赛的背景与目标。他强调比赛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聚焦“技术驱动、数据核心、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生态重构”四大方向,致力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在线教育质量、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通过设立多赛道,鼓励教师与开发者积极运用AI优化教学,最终实现教育与AI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IMG_259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国家开放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少刚为大家深度解读大赛评审规则。他强调,未来教育必然是“线上线下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社会共生”的形态,既需要江苏科技大学这样的美丽校园提供线下体验,也离不开线上资源的支撑。他特别提到,大赛评审将关注“人机共生”的教育理念,重视技术赋能与人性滋养的统一,教师在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他分享了数字人课程、元宇宙大学、智能教学平台等创新案例,为参赛者打开了思路。

IMG_261


第二阶段

三大赛道精准拆解,手把手教你“打造高分作品”

在赛道专项指导环节,三位专家分别针对三大赛道进行细致讲解,我校教师认真聆听并记录要点。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韩飞做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赛道的参赛指导与交流。他以黄开兴教授讲解初等矩阵的数字化案例为切入点,指出未来教育体系需充分整合资源、融入智能技术,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韩飞强调,优秀的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要聚焦教学痛点,以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强化交互性,并始终坚持“学习者为中心”。

IMG_264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互联网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李爽聚焦“人机协同”这一核心趋势,全面介绍了在线学习知识服务赛道,着重分析了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她强调当前教育已进入智能化升级阶段,AI技术能有效解决在线教学中的互动不足、个性化欠缺等痛点。李爽鼓励参赛者探索AI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推动中的应用,通过创新案例展现“人机协同”如何让在线学习更高效、更精准。

IMG_256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军在第三个赛道“智能在线学习平台”的分享中特别强调“技术是工具,不是目标”。她提到VRARAI等技术的应用,最终要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比如在理工科教育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知识。同时,她还贴心提醒参赛者注意作品细节,从展示视频录制到申报书编写,需重点突出技术实现、交互效果与教育实用性,让好技术真正落地到教学场景中。

IMG_267

本次分会场培训活动通过线上同步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的形式,让我校教师清晰掌握赛事规则与赛道要点,进一步强化了对AI教育创新的认知深度。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赛,挖掘AI教育创新成果、助力数字化教学人才培养与未来教育模式探索。